我們要知道,印染工藝是使染料和整理劑與織物的纖維發(fā)生物理或化學的結(jié)合,或用化學方法在纖維上成色、交聯(lián),而使紡織品具有一定的色澤和必要的功能,所以,需要在以下各工序進行處理。
①退漿工序的處理液成分為: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5g/L、氧化退漿劑(過硫酸鹽、亞溴酸鹽、過醋酸鹽等)6~10g/L、燒堿10~20g/L。操作溫度為35~90C。
②精練工序的處理液成分為:由非離子型或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組成的精練劑1~2g/L、蘇打粉1~2g/L。操作溫度70~90℃。
③漂白工序的處理液成分為:次氯酸鈉1~3g/L、漂白穩(wěn)定劑1~3g/L、甲酸適量(使pH保持在3.5~4.0)。操作溫度為70~90℃。
④染色工序的染液配方為:染料0.5~5.0g/L、勻染劑0.1~3g/L、分散劑0.1~5g/L、pH調(diào)節(jié)劑適量。操作溫度80~150℃。
⑤整理工序的配方:整理劑(樹脂類)5~30g/L、催化劑1~5g/L。整理劑中含有各類反應(yīng)性的表面活性物質(zhì)。操作溫度25~250℃。以上各工序中都含有不同程度的表面活性物質(zhì),在運轉(zhuǎn)過程中,被處理的織物與配方體系之間的振動,很容易卷入空氣,有的工序還會產(chǎn)生氣體,
所以,這些工序中都存在起泡問題。由于起泡,纖維或織物難以充分浸透,使處理效果降低,處理時間延長,并且,出現(xiàn)由泡沫而引起的污斑等質(zhì)量問題。為了解決各工序中所產(chǎn)生的泡沫問題,一方面設(shè)計低泡性的配方,盡量不用或少用起泡性助劑;另一方面設(shè)法改進機械結(jié)構(gòu)。但是,目前還不能解決起泡的問題,還需用消泡劑。這可根據(jù)不同工序的助劑性能,選擇該工序的消泡劑,如:漿紗工序可采用有機硅消泡乳液TSA-822;退漿、煮練工序堿性強,可選用聚醚型消泡劑;漂白工序?qū)偎嵝暂^強,可選用有機硅消泡劑tsa-830。在紡織工業(yè)中,大量的使用消泡劑的工序是纖維和紡織品的染色。染色過程中水是主要的媒介,過程本身可看作是水溶性或水分散性染料從水介質(zhì)中遷移到纖維上。為使纖維表面能均勻而又直接地接觸染色介質(zhì),通常需要加入適當?shù)南輨┎拍苓_到要求。
綜合上述,我們可以采用榮強F-862有機高聚羧酸胺鹽防銹添加劑,它是一款最適合鋼鐵、有優(yōu)異的防腐蝕力,也能用于鋁、銅、鋅等金屬。其突出防銹特點是以極低的濃度(0.2-0.25%)的工作液即具有比亞硝酸鹽體系更好的工序防銹性能,且膜層為無色,對于拋光鋼鐵材料的防銹噴涂透明光油可顯現(xiàn)出良好鏡面質(zhì)感而無雜色。它低泡沫,耐強堿、耐高溫、耐鹽析;特有的超強防銹力。